东方的遗产

#读书笔记

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 威尔·杜兰特

◆ 致读者

不过,任何一个对著作深感厌倦的作者,都可能对13世纪的一位中国学者戴侗的话产生共鸣,他在《六书故》(History of Chinese Writing,成书于13世纪)一书中有这样几句话:假如我等到完美无疵再出书,则我这本书恐将永无完成之日。(原文为:“欲于待,则书之成未有日也。”)

◆ 第二章 文明的经济条件

文明是基于食物的供应。教堂与神殿,博物馆与歌剧院,图书馆与学校,这些都是文明这栋建筑物辉煌的正面,而在其背面都是屠宰场。

人类从兽类步入文明的三个步骤中——语言、农耕与写作,获得了其中一个。

Vesta,罗马女灶神,通常翻译为维斯塔。

维斯太

原始的人类乐意使用创意来适应环境所需。

這也許為啥叫牛市的緣由吧

牛在当时轻而易举地变成了猎人与畜牧人用来做交易的媒介,并用来作为价值的标准。因为在游牧中携带较方便,牧人对饲养牛群极感兴趣。甚至在荷马时代,人与物的价值仍用牛来衡量:希腊武士狄俄墨得斯(Diomedes)的盔甲值9头牛,一个身怀技术的奴隶只值4头。罗马人使用两个很类似的词—— pecus和pecunia来代表牛与钱,并在早期使用的钱币上印上牛的形状。我们所用的词,如资本、动产(chattel)及牛都是由拉丁文Capitale一词经法文传下来的,该词原义就是财产(property)。“capital”又由Caput一词衍化而来,原意为“头”(head),也就是说,牛的头数。

君士坦丁主教克里索斯托(Chrysostom,347—407年)所说的“我的”与“您的”两个词的概念,已熄灭了我们慈悲的火焰,点燃了贪婪的欲火,这些都是野蛮民族闻所未闻的。

◆ 第三章 文明的政治条件

每个国家,一开始都是强制的。但服从的习惯竟变成了良知,不久每个人都会为忠于国家而深受感动。

一般说来,法律是统治者的法令,而风俗是从团体里流传已久、在最感方便的行为法则中自然选择出来的。

在人类行为的决定与判断上,风俗是隐匿在法律之后的最后武力、王权之后的力量,是“人类一生中最后的主宰”。

原始的刑罚是残酷的,是因为原始的社会没有安全感,一旦社会组织变得比较安定,刑罚也因而减轻。

自由是安全的奢侈品,自由的个人是文明的产物与标记

对于人类世界来说,出生率与死亡率随文明的进步而下降。较好的家庭养育可能延长了孩子的青春期,使他们能在自谋生活之前,获得充分的教育与发展。较低的生殖率,可以使人们将精力转用于除生育以外的其他事业。

。男人认为妻子是世界上与他最亲近的人的想法,是比较现代的观念,也仅限于人类的小部分而已。

◆ 第四章 文明的伦理条件

一般来说,虚伪与文明俱来,在文明世界里,个体的交往关乎利益,有更多的事物必须窃取,教育又使人们更加聪慧。

南美洲印第安族的阿比庞人(Abipon)颇具孔子作风地回绝一位形而上学者说:“我们历代祖先一贯独自经营大地,他们希望的只是土地里长出草与涌出水来养活他们的牲畜。他们从不为天堂里的事及谁是宇宙的创造者或主宰的问题而困扰自己。”

文明是不可靠的成就,也是少数人的奢侈品;人类基本的群众的信仰,从黄金时代到太平盛世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在许多原始民族里,他们视天为神。在非洲,刚果的鲁巴里人(Lubari)与苏丹的丁卡人(Dinkas)认为神就是雨。蒙古人认为至高无上的神是“腾格里”(Tengri)——天;在中国是“天”;在印度的吠陀梵语是“道斯”(Dyaus pitar)——天父;在希腊是“宙斯”(Zeus)——天云神(cloud-compeller);在波斯是“阿胡拉”(Ahura)——蓝天;现在,我们自己仍然在求“上天”来保佑我们。

我们的语言常常是原始的或无意识的信仰的沉淀物,如我们今天所称的“物质”(materia)与“母亲”(mater)这两个名词,便很相似。

蛇在伊甸园的故事里,无疑是一个男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表达了性欲是邪恶的来源,使人想到性的觉醒即是善与恶的知识的开端,并暗示出精神纯洁与幸福天堂之间的某种众所周知的联系。

宗教并非出自祭司们的发明或欺骗,而是出于人们永远的迷惑、恐惧、不安、失望与寂寞。

。政府本身是最不自然的,却是必要的社会机构。

◆ 第五章 文明的心理条件

这些拟声词仍然在语言沟通的紧要关头起作用。英国人在中国第一次吃饭时想知道他吃的肉是哪一类,便用盎格鲁—撒克逊的尊严与含蓄询问说:“嘎嘎,嘎嘎?”中国人一听摇摇头,兴高采烈地回答:“汪,汪。”

大概人类第一次出现的单词是感叹语,像在动物群里表达情感一样,以后就用指示的单词辅以说明的手势;再用声音模仿即将要指的目标或行动,便成了这些目标或行动的代替词。甚至如今,不知经过了几万次语言学上的改变与丰富,每种语言仍包含着上百的拟声词,诸如吼叫(roar)、匆忙急促(rush)、喃喃自语(murmur)、战栗(tremor)、傻笑(giggle)、呻吟(groan)、嘶嘶声(hiss)、扛起来(heave)、哼哼声(hum)、咯咯声(cackle)等。[插图]

英国语言学家斯基特(W. W. Skeat,1835—1912年)几乎将所有的欧洲单词减到400个词干。

文明是一种累积,是艺术与智慧、风俗与伦理的一大宝藏,个人可以从这个宝藏中获取精神生活需求的一切营养品。

任何一个对象只要能满足人的欲望,就近似于美。

在各大洲,都有一些部落在肉体上留下深刻而明显的疤痕,以此来取得同伴们的赞美或让敌人们见之胆怯,如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1811—1872年)所说:“因为没有衣服可以绣上花纹,竟在自己的皮肤上绣起花来。”

想起beyond的那句歌词:“再见往昔景仰的那样一道疤痕”。

各大洲,都有一些部落在肉体上留下深刻而明显的疤痕,以此来取得同伴们的赞美或让敌人们见之胆怯

◆ 第六章 史前期文明

伟大的商博良

法国青年商博良(Jean-Francis Champollion,1790-1832年)

犁发明于新石器时代

培根也说,历史有如沉船的木板,总是流失的多而被拾起来的少。

◆ 第二章 埃及

徘徊于金字塔前,我不禁想到,这儿,恺撒来过,拿破仑来过。任何伟大的人物,只要站在金字塔前,都会显得非常渺小。

伟大、壮观,这是凡是亲身瞻仰过金字塔的人都会留下的深刻印象。但撇开其伟大壮观的外衣,所显现的却是荒谬可笑。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金字塔?原因只是长眠于金字塔内的那个人希望由此而获永生。

在一个巨人的脚踏上,发现一些以希腊文写成的“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查其年月,有的已达2000多年。看看巨人,看看刻痕,我不禁感到两千年前简直宛若昨天,根本没有什么两样。

拿破仑来到他的像前,曾引用歌德的名句“仅见的大丈夫!”(Voilá un homme!)来赞美他。

“埃及学”是拿破仑帝国主义的副产品。

来,让我说给你听。在你将来登基之后,若紧记住下列的话,相信对你必十分有益:臣属一个也不可信任,提防那些带有危险性的人,不可单独接见任何人,别以为他们是你弟兄,别以为他们是你朋友,……睡觉时千万要警醒,你要知道,在这种邪恶时代,人是不可信赖的。

强大的武力,是和平的后盾!

富裕产生闲暇,闲暇产生文艺

负责书写文契的人,称之为书记。

。权威、传统是艺术的克星,

不可因略识之无而自骄。与愚夫愚妇接谈,也应具有和圣达之士交谈一样的态度。技术无止境,任何人都不能说,我的功夫天下第一。忠言比婢女在碎石堆里找到的翡翠还珍贵……宅心仁厚,人必乐与之交……谨防利口伤人……不可放言高论,无论对谁,不管其为王孙公子或市井小民,喋喋不休,均会令人生厌……智者教子应使其顺乎神意。要子弟行正道,莫如以身作则。父慈则子孝……对听话的子弟,应奖励;对不听话的子弟,如行为越轨、言语粗鄙,应严加管束……告诉子弟,做人应堂堂正正;世间最可贵者为德行而非珍宝。无论到任何地方,与女性交往均宜慎重……智者必爱其妻,给予房屋,给予情爱……沉静寡言,胜于废话连篇。在议会中讲话,当心受到专家的反驳。最愚蠢的人,才能无所不谈……能者,必虚怀若谷,必言语温驯……别人谈话,不可插嘴。愤怒时不可发言。愤怒能伤人坏事,智者宜控制自己远离愤怒。

我不敢说我所说的一切,必能垂诸永久。不过,谁若能照我所说的去做,他必受人尊重。说话谨慎,行止有方……必终生受益……要你做一个堂堂正正、心安理得的人,这是我所企望的。

◆ 第三章 巴比伦

要想富,先修路。

尼布甲尼撒深知道路对商业的影响,故对筑路一事不遗余力。他告诉他的史官:“记下,我曾把许多羊肠小道拓展为康庄大道。”

◆ 第四章 亚述

读书,不但可扩充知识及技艺,而且还可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

在无情岁月中,所有英明伟大的君主慢慢都会被人忘怀,所有繁华美丽的都市慢慢都会成为废墟。

◆ 第五章 民族杂居

比布鲁斯(Byblos)是腓尼基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其守护神厄勒(El),自始至终都是腓尼基人崇拜的对象。因为水草纸是腓尼基人做生意的大宗货品,故希腊人把他们的“书”(biblos),用来叫腓尼基人的城市。英文称《圣经》为“Bible”,亦是由希腊的“书”字而来。

◆ 第六章 犹太

犹太人的生殖和苦难常成正比:“折磨愈大,繁殖愈多,生长愈速。

一个社会,当财富集中于少数人之手,大多数人便自然陷于贫穷了。

阿摩司即这样悲叹:“以法莲(Ephraim)的人出卖正义。在地主,为的是银子,在穷人,为的是鞋子。”

耶利米即自嘲道:“没有一个称为先知的人不是疯子。”

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正义如江河滔滔。

象牙造的房子必被拆散,所有巨大的房子亦必被消灭。

何西阿(Hosea)说:“撒马利亚的牛犊,必被打碎。他们所种的是风,所收的是暴风。”

吃尽葡萄园果子的,就是你们。

为了尊重神的统治,犹太人甚至改称为“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乃上帝卫护者之意。

在古时犹太人起誓有一定的宗教仪节:对谁起誓,起誓者当用手搁在对方的生殖器上。

《摩西律法》所采的是复仇主义:“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伤还伤,以打还打。”

日光之下无新事。

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

◆ 第七章 波斯

。波斯古语与梵语极为接近。现代英语和它们也可以说是表亲。[插图]

尼采所著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据波斯传说,远在基督降生前数世纪,在雅利安人的故乡,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先知。这位先知就是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希腊人嫌这个名字不好念,特把他叫作琐罗亚斯德。

人之职责有三:“使自己由敌人变成朋友,使自己由邪恶变成正直,使自己由无知变成博学。”最大的美德,是确保言行的诚实及荣誉。其次,便是虔诚。

波斯贵族把吃列在第一位。由于他们的祖宗有一天只吃一顿饭的规矩,因此,他们也不敢吃两顿。不过,这时他们虽只吃一顿,但这一顿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

◆ 第三部 印度与南亚

一贯是北方产生统治者与武士,而南方产生艺术家与圣哲,而结果通常是温和终得天助。

当从吠陀印度(公元前2000—前1000年)进入了所谓英雄时代(公元前1000—前500),即是印度离开《吠陀经》(Vedas)里描述的状况进入《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与《罗摩衍那》(Ramayana)两大叙事诗所描写的时代——一切技艺变得更专门,并形成世袭制,而阶级的区分也迅速形成。最上层的是刹帝利(kshatriya)或称武士,他们认为死在床上是一项罪恶。

由武士权贵们创立的佛教与婆罗门之争达千年之久。

梵文、希腊文、拉丁文与英文,它们在数字、家族的称谓与一些联结动词上,[插图]具有惊人的相似。

既非有,亦非无;悠悠苍天一无所有,太空苍穹无极渺茫。覆盖何物?遮蔽何物?掩饰者何?水深无底,何其神秘?并非死亡,亦无永生不朽,日夜之间并无限界。唯凭一息尚存,否则自甘死亡,生存于无有之乡。混沌初开,一片漆黑。海际无光,朦胧深奥。壳里胚胎,生灵来自酷暑。首获爱顾之隆,有如春回大地——更在诗人心中表露无遗。迷茫于造物与非造物之间。是大地抑或太空出现光亮。普及万物?种子播下,神力继之——在下覆万物,在上具威力与愿望。谁知此中隐秘?谁来揭露其奥妙?万象众生从何而生,从何而来?众神灵自己随后出现,谁知此一伟大造物主来自何处?他是来自所有伟大造物主所来之处。是随意愿,抑或尽在不言中。至高无上的先知是在最高的天堂,它洞悉一切——即使偶然他有所不知。

◆ 第二章 佛陀

唯物论学派,其中之一名叫查瓦卡斯(Charvakas)。他们讥笑《吠陀经》是神揭露的真理,他们争论道:真理一词将永不为人所知晓,只有用意识去领会。甚至理性也不被信服,因为每一个结论是依据它的确实性,并不仅由于它的真实观察与正确理性。就此一点,诚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说,可能根本就没有真实。查瓦卡斯说,意识所不能理解的就是不存在的,因此灵性是一个幻觉,而尘世的灵性是欺人之谈。我们并没有在经验或历史里观察到,存在于尘世当中任何超自然能力的存在。所有的现象都是自然的,唯有傻瓜才会想到它们是精怪或神灵。物体是一个实质,心智也仅仅是物体在思想。身体是原子的结合体,身体有感觉、视觉、听觉、思想。“谁又看见过灵魂离开身体,单独存在呢?”没有永生不朽,也没有转世再生。宗教是怪诞不经的事,一种病症,或是一项欺骗。使用一个神的假说来解释与了解世界,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人们对于宗教的需要,乃是因为感到迷失与一种不安宁的空虚。伦理道德也是属于自然界的,它是社会的惯例与便利,并非是神意的命令。自然并无好与坏、善与恶之分,正如太阳不分歹人与圣哲,一样地照射光亮。如自然有了任何的伦理道德本质,它就超越了永生不朽。用不着去管治本性与情欲,因为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指令。德性是错误的。生活的目的是生存下去,唯一的智慧就是快乐。

◆ 第三章 | 从亚历山大至奥朗则布

除了外出打猎及娱乐之外,他终日奔忙于帝国日渐繁荣的事务上。他将每天的时间分为16节,每节90分钟。第1节是起床与沉思准备一切的策划;第2节研判各地所呈的报告,并发出秘密的指令;第3节是与他的咨议们在皇帝御用大殿里会商研讨;第4节他出席国家财政与国防上的会议;第5节他听取臣民们的奏折与诉讼;第6节他沐浴与进餐并读宗教书籍;第7节收受捐税与贡献并接见宾客。第8节再度与咨议们商讨,并听取各方的谍报,包含一批女性间谍;第9节他休息并祈祷;第10至11节治理军事;第12节再听取秘密报告;第13节晚间沐浴与进食;第14至16节就寝。

印度有一个传说——经欧洲的历史学家确认过——在他的王国里出现了连续的荒年,一切希望都幻灭之后,旃陀罗笈多离开他的王宫,流浪各地过着有如耆那教的苦行生活,达12年之久,终于因饥饿而死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说:“经过反复衡量,一个船夫的生活比一个国王的生活要好一点,但我相信这中间的不同确实太小,以至于不值得去亲身经历。”

方法都差不多

在他统治的第11年,他开始发出不少诏书,都是在历史上相当有名且具有重大意义的,并命令将这些内容用简单的词句以当地的方言雕刻在石头与柱杆上,这样较易为大众所了解。

在他统治的第11年,他开始发出不少诏书,都是在历史上相当有名且具有重大意义的,并命令将这些内容用简单的词句以当地的方言雕刻在石头与柱杆上,这样较易为大众所了解。

悲催

王国内的一半人成天盼着阿育王死。

国家的建立并不在于理想,而必须顺应人性。

换个视角

就政治的意义而言,阿育王是失败的,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他完成了一项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在他死后200年以内,佛教教义传遍了印度各地,并以不流血的方式开始征服亚洲。直到现今,从斯里兰卡的康提城到日本的镰仓,释迦牟尼以平静的面孔告诫人们善待他人并爱好和平。这部分是因为有一个近似梦幻的圣哲,曾一度掌握了印度王权的缘故

龙树(Nagarjuna)与马鸣(Ashvaghosha)又奠定了大乘佛教的基础,让释迦牟尼成为中国与日本等地区的信仰。

人家5世纪时就去过了

据法显在5世纪初期在印度的游历所见,我们了解了一些笈多文明。法显是在黄金时代,许多从中国来到印度的佛教徒里的一个。这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数量上可能比商人与使节们少些,但他们不顾山川险阻,从东方或西方进入这安静的印度,甚至有从遥远的罗马而来,

法显在穿越中国西部进入印度的途中,经历不少苦难与艰险,安全到达印度并遍历各地,未曾遭遇过任何的困苦或盗窃。他的旅途据说耗费了6个年头,而在印度又过了6年后,始经由斯里兰卡与爪哇,只费时3年就回到中国。

由于为寇者可因盗窃大量金银而位列圣哲,其他的统治者有先例可循,于是皆欲效仿

一位穆斯林的历史学家说:“没有一个印度人能抬起他的头来,在他们所住的屋子里,也看不见金子或银币……一点剩物也见不到。拳打腿踢、脚镣手梏、监禁与锁链都在征税与搜刮时任意使用。”当他的谋士里有人对他的政策提出异议时,巴尔班就回答说:“啊!博士先生,你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但你没有实干的经验;我是一个没有学问修养的人,但我有不少做事的经验。因此你切要记住,印度的人民绝对不会屈从与顺服,即使是到了穷苦贫乏的境地。因此我已下令每年都这样,只许给他们留下仅够维生的谷物、牛奶与浆汁,绝不容许他们有多余的存贮与产业财物。

政府也具有退化的性质,如雪莱所说:“凡有权者必滥用。”

个统治者的过分专权,通常亦是其政府的弱点,此一制度的运行完全要依赖阿克巴王的超人智慧与性格。一旦他死去,国家就陷入了群龙无首人亡政息的局面

把人的胃作为动物的坟墓,这是不对的。

比这些更能吸引阿克巴深切兴趣的是空论清谈。这位几乎全能的皇帝偷偷地想成为一个哲学家——正如哲学家们想做皇帝

阿克巴王说:“人类的优越在于崇尚理性。”

◆ 第四章 人民的生活

在7世纪阿拉伯征服了波斯与埃及,因而从欧洲通亚洲的道路全部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以致有了十字军东征与哥伦布的远航美洲。

神谕也被利用来作为骗取金钱的工具。人们也愿意被蒙骗,并自认他们的噩运是对祭师们的吝啬所得的惩罚。

《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说:“做自己分内的事,即使是做错了也比做非本分内应做的事要好。”

这不是宋明理学下的中国人么?

法典因此制定了女人的一生必须要在有人照顾与爱护之下生活的规定,最初是父亲,出嫁后是丈夫,丈夫死后是儿子

生命的来临,人人相同,但它的出路并不止一条。

◆ 第五章 诸神的天堂

全部的创造物并不趋向一个最后的目标,“进步”是没有的,有的只是无休止的重复。

经过这所有的时代和大时代,亿兆的灵魂从一个种类转到另一个种类,从一个躯体到另一个躯体,从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疲惫地在转移着。一个人实际并非一个人,他是生命之链中的一环,一个灵魂的编年史中的一页;一个种类并非真的一个种类,因为这些花啊虫啊的灵魂可能昨日已是,或者明日将是人的精神;一切生命皆为一。一个人仅只部分是人,他也是动物;过去较为低级的存在之片断与影响仍然流连不去,使他较近于兽而距离圣贤境界较远。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实非它的中心或主人;一个生命仅为灵魂的生涯之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每一形式都是暂驻的,但是每一实相(reality)则为连续和合一的。一个灵魂的许多次投生好似一个生命中的年代和日子,会使得灵魂时而成长,时而腐坏。个人的生命,在有如热带激流的世代演进中是如此短促,又如何能包容灵魂一切的历史,或者为着它的恶与善给予适当的惩罚和奖赏?如果灵魂是不朽的,一个短短的生命又如何能永远决定它的命运?

“业”并非命运,命运暗示着人不能决定自身的遭际,“业”则使人(把人的若干生命当作整体来看)成为他本身命运的创造者。

“业”是极佳的一则神话,来劝阻人类,使其勿杀,勿偷,勿惰,勿吝于布施;再者它把道德统一性和责任感推广到一切生命,于是就赋予道德律一种比在其他文明中远为广大及更符合逻辑的应用范围。

生命真正的问题既然不在于痛苦而在于不该遭受的痛苦,印度的宗教给悲哀和痛苦赋予了意义和价值,借此缓和了人类的悲剧。

夏虫不可以语冰

热是不能了解寒的。

神的无所反应并不妨碍神的广得人心。

人类在兴旺时对于神最为怀疑,而苦恼时则对于神最为崇敬。

那个说“我一无所知”的人,才是一切人里最聪慧的。

◆ 第六章 心灵

印度人发展了一套数学。除去在几何方面,它比希腊人的数学更好。在我们得自东方的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阿拉伯数字与十进位法,两者都是源自印度而经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的。阿拉伯数字最早见于阿育王的《岩石垂谕》(公元前256年),比这些数字之见于阿拉伯典籍要早上1000年。

这个在一切数字之中,最为卑微最富价值的零字,乃是印度对全人类的精妙礼物之一。

15只

一簇蜜蜂有1/5停在一枝花上面,1/3停在另一枝花上,两个数目之差的3倍飞到又一枝花上,余下的一只蜂在空中盘旋飞舞。美好的夫人,试问蜜蜂有多少……

“欢乐的日子无多,忧患的日子无多;财富好似涨满的河,青春时光好似涨满的河之日渐崩溃的岸,生命好似日渐崩溃之岸上的一棵树。”

痛苦的产生,是由于个人的自我与心灵为物质所拘役,而被绊住在演化的各种无明力量之中了。这种痛苦有出路吗?唯有哲学——我们的哲学家答道,才了解一切痛苦忧伤、一切自我挣扎的分裂与错乱皆为幻,皆为生命与时间之不实在的幻景。

在一处美好、安静的场所安置了他的住所——不太高,也不太低——让他居住,他的物件有一块布、一块鹿皮和吉祥草。在这儿他努力思索一如,约束心与意,寂静,镇定,让他完成瑜伽,达到灵魂的纯净,把持身、颈和头部,目光注视鼻端,周遭无所分心,全神贯注,精神宁静,了无畏惧,全心在于他的梵志(Brahmacharya vow),虔敬地,默想着我,想着我而忘怀一切。

学者不仅需要理性的逻辑,更需要灵魂的涤除垢污与增加深度的一种训练。这或许是一切有深度的教育的秘密所在。

“凡崇拜愚昧者将进入漆黑一团,凡以知识为自足者将进入更深的黑暗。”

文明背后的决定力量——气候的变化

无疑,我们的气候在最后将给予我们保护。

◆ 第七章 印度的文学

他在所写的《百年之爱》——是海涅式的100首有连续性的诗——里记录了他的爱情故事。他以一个爱人为对象写道:“往昔咱俩,心想你是我我是你;为何今朝,你是你来我是我?”

◆ 第八章 印度的艺术

也叫地域黑

所谓乡巴佬就是一个以他的狭隘地域为准来衡量世界,并且认为凡不熟悉的东西皆属野蛮的人。

所谓乡巴佬就是一个以他的狭隘地域为准来衡量世界,并且认为凡不熟悉的东西皆属野蛮的人。

雕刻 我们无法根据摩亨约达罗的小雕像把印度的雕刻史追溯到阿育王时代,我们猜想这是由于我们知识上的短缺,而不是艺术上的中辍。或许印度由于雅利安人屡次入侵而致经济匮乏,不用石块而用木料制作塑像;又或者雅利安人过于热衷战争而忽略了艺术。在印度现存的最古塑像只能追溯到阿育王时代,但是它们显示了一种高度的技巧,这种艺术在当时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发展史似是无法怀疑的事。佛教对于绘画与雕塑都设置了确实的障碍,由于它厌弃偶像与世俗的肖像:佛陀禁止“以男女形体作想象之绘画”。在这种近乎摩西十诫的戒律之下,绘画与雕塑在印度遭到了厄难,好像当年在犹太教以及日后在伊斯兰教国家的情形。

◆ 第九章 一篇基督徒的结语

記不得是飛鳥集還是園丁集裡的了。

啊,诗人,暮色临近了;你的头发变灰了 你可曾在独处沉思时听得来世的信息? 天色已暮,我在谛听,因为有人或许会从村庄来拜访,虽然天已经晚了。 我在看有没有年轻的心在互相傍依,有没有两对热切的眼睛在要求着音乐,为他们打破静默,诉说心声。 有谁更能给他们编织热情的歌呢,倘若我坐在生命的崖岸上凝望死亡和彼界?…… 这是不足道的事,我的头发转灰了。 我和这村中最年少的和最年长的是同样地年少和老迈…… 他们全都需要我,我没有时间为来世思虑。 我和每一个人的年纪相同;有什么要紧呢,倘若我的头发变灰了?

在孟买,现在有若干工厂的经管方式是属于维多利亚王朝中期的,那旧式的工资使得一些西方思想老旧的人们眼中饱含了妒羡的眼泪。[插图]在很多这样的工厂里,印度的雇主已经取代了英国人,其剥削同胞时的贪婪,一如那些背负着白人之重担的欧洲人。

阶级制度的大悲剧是,它一代一代地增加了贱民的人数,结果他们的人数众多并心怀叛意,就此毁损了产生他们的那个制度。

西化的印度人回到他的国家时是清醒而忧伤的,天上成千的神都一下子死掉了。[插图]然后不可避免地,“乌托邦”取代了天堂的位置,民主成了涅槃的替身,自由代替了神。

他感到国人在国外所受的歧视仅是国内之贫困与奴役的一个后果。

甘地认为手段和目标同样重要的想法。

非暴力主义是我信仰中的第一条,它也是我的信条中末一条。

“我总是以24岁的青年的喜悦心情坐下来读书,而忘记了我的54岁的年龄和衰败的身体状况。”

“历史教训我们,那些无疑具有真诚动机的人,在使用暴力驱逐贪婪的在位者之后,也会沾染上被驱逐者所患的毛病……我对于印度之自由的兴趣会中止,假如她采取暴力的手段。因为暴力的后果不是自由,而是奴役。”

把男男女女关在工厂里,用别人所有的机器制造出一些零件,那物品的整体他们是永远见不到的,这在甘地看起来不啻把人性埋葬在劣等货品所堆成的金字塔下面。

甘地把纺车的使用当作对于国大党运动之忠诚的考验。

◆ 第四部 中国与远东

觀象台

到了一位具有尚武精神的帝王——黄帝。仅经过一个世纪的统治,他发明了指南车,设置史官,建造了第一座砖墙的建筑物,建造了第一座观测星象的气象台

到了一位具有尚武精神的帝王——黄帝。仅经过一个世纪的统治,他发明了指南车,设置史官,建造了第一座砖墙的建筑物,建造了第一座观测星象的气象台

“五帝”之中,最后的一位即是舜帝,他是一个典型的孝子,也是一位防范黄河水患的坚韧英雄;他改进《历书》,制定度量衡,并因禁止对儿童实施鞭打教育而广为后代学子所钟爱。

第一次聽說

至于殷纣,乃筷子的发明者

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史乃妄作胡为与不时改革的混合史。

鬻子

文字贩子并不知道所有的荣耀总以苦楚结束

“去名者无忧”——没有历史的人才是快乐的人,这仍然是一个好忠告。

战乱时代开辟了布衣才俊上进之途,并且在民间产生了广求精于传授艺术之导师的需要。很快,这些民众导师发现神学的不可靠性、道德的相对性以及政府的不完善,并开始攻击旧制,各自企求各自的“乌托邦”,但多数为当局所杀,因当局发现杀戮比答复来得容易多了

最恶劣的政体,莫过于哲君统治的政府,因为哲君为理论会“弄巧成拙”地破坏了自然程序,而他们那繁杂的识见和空泛的言论,正是无法至治的符号。

人生不外是伏尔泰与卢梭,孔子与老子,以及苏格拉底与基督,一下子趋向伏尔泰,一下子趋向卢梭,一下子趋向孔子,一下子趋向老子,一下子趋向苏格拉底,一下子趋向基督。等到每一个想法占据我们的心灵,并且不太明智或过分地为它奋斗过时,我们将倦于战斗。然后我们将和卢梭、老子耽于森林中,而与动物为友,并且比马基雅维利更知足地以朴实的农夫心境相互交谈;令整个世界自生自灭而不费心地企求进一步的改革。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孔子与歌德均认为自我发展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受过拉丁文训练的欧洲学者们,把孟子翻译成Mencius,这与他们把孔夫子翻译成Confucius一样。

孟母三迁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一迁是因为他们住于坟旁,孟母恐怕孟子学了殡葬者埋葬的行为;二迁是因为住于屠宰场旁,孟母恐怕孟子学了屠夫杀生的行为;三迁是因为住于市场旁,孟母恐怕孟子学了商贾欺骗的行为。最后,他们迁到学校附近,孟母才满意了。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这是孟子对于社会动乱的基本看法。

◆ 第二章 诗人的时代

刘伶说:“人生如浮萍。”

这些万古愁是什么呢?是爱情的苦恼吗?不是的。虽然中国人和我们一样对于爱情都很敏感,但中国诗人并不如我们的诗人那样喜欢把爱情的痛苦倾诉出来。

好什麼?比鄰都隨百草了。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韩愈的文章名重一时,传统上,凡要翻阅他的书的人都先得洗洗手。

直到19世纪末,像南京这样大的城市才只有两家戏院而已。

韩愈说,圣人“教人音乐以解愁”。他们赞同尼采所说的,人生没有音乐将是一项错误。

◆ 第三章 艺术家的时代

瞎扯,蔡倫不是宦官麼。

蔡伦因而被任命为中常侍,地位极高,但因涉嫌与皇后私通,

“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

中国的男女都用羽毛或竹或着画的纸或丝做成的华丽的扇子;甚至连乞丐行乞时,也挥动着一把优美的扇子。

最早的一件是祭神用的蟾蜍形玉器。

最有名的是南京的百节塔,该塔建于1412年到1431年间,完全是用泥土砌成,在1854年太平天国运动中遭到破坏。

据说,第一位中国画家是个女人,叫嫘,她是舜帝的妹妹;一位愤愤不平的批评家这样写道:“这种神圣的艺术竟然被一个女人创造出来!

接着是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血腥岁月持续了15年,蹂躏了15省,毁灭600个城市,杀死2000万男女,清朝元气大伤,无法再重整陶瓷业,只好让他们关起门来,而陶工在这种混乱的社会中也变成了无业游民。

根据葛氏定律(Gresham’s law)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法则,上等瓷器自然遭到下等瓷器的排挤,而无法在市场上竞争。大约在1840年,英国在广州设厂,制造品质较差的瓷器,挂中国瓷器的美名,外销到欧洲;法国的色佛尔(Sèvres)、德国的迈森(Meissen)以及英国的伯斯勒姆(Burslem)等地,也相继模仿制造中国的瓷器。由于它们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成本降低,渐渐地把中国国外市场都抢了过去。

收藏家们年年都以不同的价格收购现存的中国名瓷;他们出500美元买一个茶杯,2.36万美元买一个山楂花瓶;一对1767年天蓝色的“吠狗”瓷器的价钱,高出雷尼(Guido Reni)的《耶稣的婴儿》(Infant Jesus)画像的5倍,也高出拉斐尔的《圣家》(Holy Family)一画3倍之多。

中国的瓷器是中国文明的高峰和象征,中国的瓷器是人类所能做的最高贵的东西之一。

◆ 第四章 人民和国家

马可·波罗最为发迹,他甚至被擢升为杭州的行政首长。

中国的农民面对灾害,以非凡的毅力去忍受。他们有一句格言:“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一个人所需要的只是一顶帽子和一碗饭。”

上流社会的人都留长指甲,就像西方的仕女喜穿法国的高跟鞋,以显示他们不是劳动阶级。

东方有句谚语:“塑佛的人不会去拜神,他知道它们是什么做的。”

◆ 第五章 革命与更新

最先是葡萄牙人教中国人吸食鸦片

儒家思想容忍各种宗教信仰,那是由于只要贫穷就会有神的信仰;这些革命分子坚信贫穷可以被消灭,因此不相信神

旧有的神被除掉后,用来填补这份感情上的空虚的新宗教是民族主义。

中国是彻底地被连根拔起了,没人知道它何时会生出新根,开始文明的生活。

自从革命成功后,中国的人口即未有显著的增加,也许中国大量的人潮已经开始在下退了。

◆ 第六章 日本的缔造者

神风一词的由来

1291年元军强大舰队进迫扶桑诸岛,日军以临时制造的小舰队仓皇勇敢应战,所幸天不绝人,是时恰逢台风大作,元军船只大都触礁,约有7万战士溺毙,其余残存者皆沦为日本俘虏。

1291年元军强大舰队进迫扶桑诸岛,日军以临时制造的小舰队仓皇勇敢应战,所幸天不绝人,是时恰逢台风大作,元军船只大都触礁,约有7万战士溺毙,其余残存者皆沦为日本俘虏。

聪明的一休中好像出现过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Ashikaga Yoshimitsu)厌倦连年的征伐,专心致力于绘画,终成为当代的大画家之一;足利义政(Ashikaga Yoshimasa)则善交文人画士,曾热心捐助十几位画家从事绘画,他所收藏的作品,今天成为无价之宝。

应该是Tycoon,大君,大亨

丰臣秀吉虽稍有所成,却不敢奢望天皇赐予“将军”封号。但时人誉之为“太阁”,以示其掌握实权,相沿迄今,一般人对于富贵者仍以“太阁”雅号相称。

正如同一位传教士对他的评断:“狡猾老练”。因为他曾借口虔诚敬佛,熔毁了民家武器铸造京都大佛像,凡此并非表示他对宗教的热忱,说穿了只不过是利用宗教为手段,以达到其在政治上解除人民武装的目的。

德川家康如同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一般,非常重视人的才智,这可由其传给后世的遗训中窥知梗概:人生在坎坷的旅程中如负重担,应脚踏实地稳健前进,切忌半途绊倒。世事十之八九不能称心如意,何必气馁与失望。心有邪念,应思昔日艰辛困苦,当可制止不轨行动。节制乃宁静之本,永持信心勇往前进。视愤怒如仇敌,善加克制。如仅知征服他人之扬威,不察失败之苦痛,祸必将至。待人要宽,律己则严。

德川家康与英国莎士比亚于同年谢世。德川家康将其将军职让与其子德川秀忠(Tokugawa Hidetada)时曾告诫道:“善待庶民,敦品励德,捍卫家邦。”并据孔孟思想对大臣贵族作临终托孤:“犬子已告成人,寡人不必再为国操劳,倘犬子荒唐无道,君等可取而代之。日本非一人所有,而系国人所有,如寡人后代不因不肖而丧权,寡人夫复何憾哉。”

◆ 第七章 政治与道德的基础

武士道(Bushido)的精神[插图],认为“决定某种行为准则的权力是依据理性而来,该战斗的时候战斗,该牺牲的时候牺牲,决不犹豫”。

纪贯之(Ki Tsurayuki)的诗句也记载称:“人心叵测,莫若家乡花卉芳香如昔。”

爱情并非日本人吟诗的主题,但在他们诗句间,却充满了男女间的纯洁、诚挚与深情。下列一首诗可为明证:遥远白浪,激起浪花;我采斯花,赠慰伊人。

纪贯之以混合自然与感情的风格,作四行诗,吟出他被拒爱情的故事:何事比樱花容易凋谢,你说……但我对那时刻却难以忘怀,当生死的花朵在你的一句话中凋萎,何曾激起一丝轻风。

室久操(Muro Kyuso),他年轻时曾在一寺院中潜修,彻夜祈祷深思,坚志追求知识,有似同时期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他的座右铭是:我将每晨6时起床,及至每夜12时方始休息。除非宾客造访、病痛或其他无可避免的情况下,我决不偷懒……我决不说谎。我不说废话,即使是对卑贱人。我将节制饮食。倘若有邪念,我将立即节制,决不让其滋长。思想犹豫势必减低读书效率,我应集中精神,避免草率。我应克制自己,修养自己,决不允许名利欲望妨害内心安宁。这些信条要膺服在胸,时时遵行。神明共鉴。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在于获得广博的知识,更重要在于修养品性。

孩子们,不要对老人的话感到厌烦;当父母、祖父母对你们谆谆教诲时,且勿掉头就走或视为耳边风。或许你们会认为传统过于迂腐,可是那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不可毫不顾虑地粉碎它。

若非过着愉快的生活,决不让日子轻溜……不要因旁人的愚笨行为而使你感受折磨痛苦……请记住宇宙自古以来即充满了愚笨的行为……让我们不要自寻烦恼,不要丧失生活情趣,纵使是亲子、兄弟、亲戚等偶尔也有私心,忽略我等谆谆教诲的最大努力……酒乃上帝的恩赐。饮喝少许酒量足以振奋心胸、消弭沮丧的精神、消愁解闷与增进健康。是故酒能使人或其友人享受乐趣。但暴饮足使人丧失尊严、语无伦次、有似疯人……饮酒应适可而止,才能得到快乐,暴饮徒伤身心,实为最愚笨的行为,更糟蹋了上帝的恩赐。

人生来去如同流水;惟明月与天地同在。

学问贵在经世致用,如舍弃人伦关系,仅谈经略国家,那是毫无益处的;研究学问不可死背理论或推理……学问之道应于日常生活中得之……舍弃人伦关系而欲得学问之道犹似捕风捉影……平凡之道才显得伟大;此外世上实难有伟大可言。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向他问道:“您除读书之外是否别有嗜好?”他答道:“人生之乐趣莫过于吃烧豆及批判日本历代伟人。”

◆ 第八章 | 古代日本的思想与艺术

1630年林罗山在江户设立训练学校以研究行政管理与儒家哲学,后来这所学校发展成为东京大学。

真正的艺术家不能尽为读者设想,而是诱使他主动地思考,寻出一个新奇的知觉力来启发他的观念与感觉,

◆ 第九章 日本的新面貌

日本人的礼仪仍是外交礼节的楷模。虽然男人仍然遵循古制,进出屋宇先于妇女,或单独在街道行走,但是谈吐却彬彬有礼,鲜有秽语掺杂其间。然而,尽管表面恭谦有礼,但他们内心却深藏强烈的自尊心,繁文缛节中蕴涵着无限的敌意。

40余年来,黑龙会(Black Dragon Society)不断地在日本政府中煽动征服朝鲜及中国东北的政策。为达成目的,他们不择手段地在政治机构里展开暗杀行动。

◆ 点评

★★★★★ 懂得真多,佩服之至。